《西游记》读书会(六)

( 2012-10-26 )

“真假美猴王” 点滴感悟

我们当地的部分园友围绕 “真假美猴王” 这一话题,展开了讨论。以下是内容概述,笔者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当然,正如看哈姆雷特,一万个人看,会有一万种不同的感悟。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合起来其实是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吃苦受难、修炼求道的凡人。

 正气与大爱

如果与凤凰园修炼的终极目标、基本要求对照着看,唐僧在整个团队中是个 “掌舵” 的,其一心一意赴西天取经的念头颇似 “三救” 理念。这是大修行之水源,之根基,是动摇不得的。

唐僧的心,对应的是 “慈悲大爱”;孙悟空的心,对应的是 “浩然正气”。他俩还都有 “宇宙技术”:悟空的水平自不必说;唐僧则有菩萨赐予的 “紧箍咒”,相当于核武器的威力,要么不用,一用就能彻底解决问题。从取经的整个过程来看,沙和尚的那颗心,正气、大爱总体较为平衡,爱憎分明、品行宽厚,妖怪什么的基本都能辨得清,可惜宇宙技术欠了点火候,妖魔鬼怪要是来头大一点,往往就不是人家的对手了。至于八戒,固然也有其优点,但他的心几乎就是凡夫俗子求道之心的典型集合。除了好色之外,他身上最令人难以容忍的缺点就是喜欢煽风点火,取经路上的好多麻烦事,其实就是他敲边鼓撺掇出来的 —— 顺带说一句:凤凰园内部是绝不能允许这种修炼者存在的!最后提下白龙马,白龙马是龙族,还是个太子,很高贵的,但他却心甘情愿当唐僧这具肉身凡胎的坐骑,万水千山艰难跋涉,无怨无悔,危难时刻还能助一把力,实属不易。其实白龙马是在修 “谦卑” 和 “忍辱”。

“正气”、“大爱” 是一对阴阳,在修炼过程中,要时刻保持动态平衡才好。三打白骨精那会儿,唐僧爱心泛滥,不辨是非,我们如果把他看成是 “爱心” 压倒了 “正气” 的话,那么在 “真假美猴王” 这段故事里,悟空不听师父苦口婆心的规劝,滥杀无辜,完全是 “正气” 压倒了 “大爱”,变质为一股凶蛮霸气。徒弟与师父对着干,本来天然的 “一人一心”,现在出现了裂缝,接下去还会是什么……?

再说六耳猕猴,我们猜想这厮当年与孙大圣其实也是融为 “一猴一心” 的,是一个完整的个体生命,是在共同承受了日精月华之后,同时从石卵中爆出来的。后来孙猴子追随须菩提祖师修道,可能在修行的过程中,潜移默化,自觉不自觉地把灵魂深处不好的信息、能量逐步排掉、排掉……但被排出去的这一团 “负信息”、“负能量” 并没有在宇宙中消失,它不知通过什么渠道,什么方式,投胎于六耳猕猴体内,与孙悟空构成了一对事实上的阴阳关系。比如:孙大圣后来大闹天宫,名震十方三界,而六耳猕猴却是个冷门偏僻物种,冷门到居然连菩萨都不晓得,只好请出佛祖他老人家才能解决 —— 这或可算是一对阴阳;又比如:孙大圣是火眼金睛,眼力好,那六耳猕猴就是听力强 —— 可能又是一对阴阳吧。这些似乎都不是偶然的。

且说六耳猕猴 “听” 到了唐僧师徒之间的 “裂缝”,这里不仅仅是特异功能神通的问题,可能还暗合了某种天意:西天取经自始至终的这段历程其实是一段预先编制好的计算机 “程序”,是一定要 “运算” 完成的,团队中的每个角色都有其必须承担的使命。既然现在代表正信息、正能量的孙悟空走了,那么负面的猕猴来填空当替身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因为这对阴阳是全息对应的,只不过有善恶之分而已。这是理由一。理由二:以当时孙悟空的修行层次来看,还不够纯善。他好比是太极图中那白色的半边,里头还有一点 “黑”,追根溯源,是他在须菩提祖师那里因炫耀功夫而被赶出山门前,尚未修炼净尽的灵魂深处的杂质。而观世音菩萨要他保护唐僧取经,其实是赐予了悟空一个 “补课” 的机会。本来这只猴子只要老老实实在须菩提祖师那里精进修行,再努一把力,努两把力,也许很快就功德圆满了,不想因把持不住自己 “阴” 的念头,后来只好在 “阳” 的千山万水艰难跋涉,一路斩妖除怪,吃尽千辛万苦,甚至几次险些丧生殒命,方始了债。说白了,阴的方面修不好,在阳的方面就得费大力气去抵消,且过程中还会有不必要的波折,这是需要我们修炼者引起警觉的。再看六耳猕猴,也不是完全的纯恶:尽管它自组 “假团队” 去取经,是为了扬名立万,动机低级,但毕竟还算是认可、尊重佛经价值的,知道度生是件善事。这好比是太极图黑色半边内的一点 “白”。以其故也,站在天道运行的角度观照当时的情况,“负” 的临时顶替 “正” 的,并非毫无道理;或者也是神的安排,是神出的一道考题。

六耳猕猴的 “六耳” 对应的似乎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虽有分别心,但也已是很高的功夫了,不料又冒出一个地藏菩萨帐下的 “谛听”,“听” 破其来历,这真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强中更有强中手!“六耳” 丧命,肇始于 “一听”,此所谓 “吓死胆大的,淹死会水的” —— 你某个方面有优势有能耐千万别得瑟,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必定存在同样方面比你更强的。作为凤凰园的修炼者,我们应该从中悟出点什么。最强的自然非佛祖莫属。《西游记》中并没有说他老人家是靠什么手段认出猕猴本相的。佛祖只是 “即离宝座,对大众道……”。佛祖根本没有提前去刻意观察什么,好像无识,但结果却是无不识。佛祖融诸识为一,一入虚空,非识非非识,所以十方三界无所不照,不用观察,自然明了。这才是超级顶尖功夫呢!结论:“六” 不如 “一”;“一” 不如 “无”。这也是提请亲人们需要再往深处悟一悟的。

接着佛祖怎么说?“汝等皆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来也。”。佛祖并没有说:“且看二猴竞斗来也。” 佛祖的这句话是有潜台词的,也许可以这样解读:“汝等皆是(一命)一心,且看二心(一命)竞斗来也。”

这段故事的结果是以悟空一棒子把猕猴打死了事。我们认为,妖魔鬼怪也是生命,打死固然爽利,但也暴露出悟空的灵魂深处仍然潜藏着较深的 “魔性”:在师父面前杀生且不说,到了佛祖与诸菩萨跟前,还是劣性难改,“不像个修行人的体段”。难道当场借助神力,尝试感化妖魔,转恶为善,不是更好的结局么?这一棒子虽然把身外的 “魔” 解决了,但身内的 “魔” 却显露出来,难怪后来过火焰山时,又要多吃许多苦头了。

顺便再说一下,如果唐僧、悟空师徒当初在即将出现 “裂缝” 前,意识到团队本是 “一心”,各自都能忍一忍,弥合缝隙,也许就可避免六耳猕猴趁虚而入,就可免去 “真假” 之争,就可循着天道既定的时辰,“准点” 抵达火焰山,那么接下去斗牛魔王、铁扇公主,恐怕就会减轻不小的难度吧?

凤凰园在今后的修炼过程中,会不会也出现 “真假” 不分的情况?如果出现了,能不能及时意识到?如果意识到了,能不能用最好的办法解决?这真是一道摆在全体亲人们面前难以回避的考题啊。

( 中国 ) 苏 波

image_pdfimage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