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萨拉热窝

2011-9-2

—-2011年8月欧洲脱胎换骨修炼班花絮

花絮一:热情慷慨的旅馆老板与员工

2011年8月5日下午,我们2011年欧洲天魂功、天时功修炼班的全体师生来到了离南欧萨拉热窝近30公里、地处雅胡那山区的旅馆,虽还未到晚餐时间,却受到了师生们入住和上课的两家旅馆员工们的热情款待。我们一进门,一块热乎乎的花形大面包出现在大家面前,几十位学员每人品尝了一块带着主人心意的面包,大家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师尊背后是原奥匈帝国市政厅

德国学员尼克拉斯(左)、乐天大师、娜瑞玛导游(右)

塔佳娜小时候曾被一种毒虫叮咬后就患了一种现代医学无法医治的怪病,她的双手变形,指甲呈灰色,人显得很瘦弱。当旅馆的经理和员工们得知塔佳娜的困难后,他们不仅允许她在这里免费吃住,还给她买蛋糕,庆祝生日。甚至将全体天功师生送给旅馆员工的小费也转送给了塔佳娜,让她当回程路费和治疗费。要知道,由于学员们非常感恩在这所旅馆受到的热情接待,大家给他们的小费还不少呢!令人感动的是,由于这里的经济困难,员工们已经几个月发不出工资了。据说这里的员工每个月的工资只有200多欧元,而我们给的小费可以抵上他们每个员工几个月的工资,而他们却将这笔数目不菲的小费送给了塔佳娜。

在结业典礼上,旅馆经理和员工还同我们一起载歌载舞,并请来了当地的一个舞蹈队为大家助兴。

花絮二:恪守职业道德的萨拉热窝导游

2011年8月13日,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们去游览萨拉热窝市区。这座城市由于历史原因,有不少值得探访的地方。我们的导游娜瑞玛是一位染了一头红发的年轻姑娘。

画面一:入侵者与“钉子户”

奥匈帝国时期的“钉子户”

娜瑞玛带我们参观的第一个地方是萨拉热窝的著名建筑,就是当年奥匈帝国政府建立的市政厅,也就是现在的市图书馆。

这座建筑是100年前奥匈帝国侵入萨拉热窝后,建造的第一座建筑,地处萨拉热窝市的黄金地段。在1992—1995年内战时期,这座建筑经受了战火焚烧。塞尔维亚共和国的塞族武装在对面山上向这座建筑进行炮轰。这座已经改成萨拉热窝图书馆的建筑,保存着波斯尼亚人的档案,大部分档案已被塞族武装烧掉了,有一小部分档案被当地人抢了出来。由于正在进行外部装修,我们无法入内参观,娜瑞玛比较详细地给我们讲解了内战中发生在这里的故事,也讲了就在附近发生的大屠杀事件,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娜瑞玛还给我们讲起一百年前这里一位“钉子户”的故事。奥匈帝国占领了萨拉热窝后,要造的第一座房子,就是市政厅。选的地址就是萨拉热窝临河的最繁华的地方。奥匈帝国下令,让居住在这个范围内的居民搬迁。但是,有一位居民坚持不搬,奥匈帝国给他一加再加搬迁费,他就是不搬。弄得入侵者也无可奈何。最后房子主人说:“你们要我搬,除非同意我一个条件。那就是把这幢房子原封不动地、连一块砖也不能少,搬到我满意的地方去。如果你们能做到,我就搬。”没想到,这么苛刻的条件,奥匈帝国竟然同意了。现在这座连一块砖也没有少的房子,经过一百多年的风雨洗礼,还完整地保存在河对岸。这座房子还是这位“钉子户”的后人居住,现在在开餐馆。

大师说,真是佩服奥匈帝国的这些入侵者对这位“钉子户”的大气度。

奥匈帝国是存在于1867年至1918年间的一个中欧共主邦联国家。当时的匈牙利王国与奥地利帝国组成“帝国议会所代表的王国和领地以及匈牙利圣斯蒂芬的王冠领地”联盟,匈牙利国王与奥地利皇帝是同一个人。

奥匈帝国是匈牙利贵族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在争取维持原来的奥地利帝国时所达成的一个折衷解决方法。它的首府设在维也纳,是当时仅次于俄罗斯帝国的欧洲第二大国,人口仅次于俄罗斯帝国及德意志帝国,居于第三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解体。

画面二:1914年斐迪南公爵被刺杀处

斐迪南公爵被杀害处

我们又来到了1914年奥匈帝国斐迪南皇储遭刺杀的那条街道。这个地方举世闻名,就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地方。当年的刺杀事件惊心动魄,对历史影响深远。而在百年之后,我们来到这里,曾经的骇人场面已随时光的流逝荡然无存,这里已复归于平静,一切都显得那么秩序井然。一条临河街道,一座看起来并不显眼的建筑,实在让人想象不到百年前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从这里点燃。

由于时间关系,此时大门已关,我们无法入内参观。据说里面还陈列着斐迪南公爵当年坐的马车的仿制品,真马车在维也纳。建筑外的墙上还有当年抓捕和审判凶手时的照片和文字介绍。

画面三:伽茨赫斯贝清真寺

伽茨赫斯贝清真寺

萨拉热窝虽然80%的人信仰穆斯林,但是这里的几大宗教几十年来都很和谐地共同相处。这里主要是伊斯兰教、东正教和天主教。这三大宗教都有代表性的教堂。娜瑞玛先带我们参观了这里最早建成、也是最大的清真寺——伽茨赫斯贝清真寺。由于8月份正处于伊斯兰教的“斋月期”,我们无法进入清真寺内部参观。只见一批教徒在寺外祈祷,男士靠右边,女士在左边。他们在进行祈祷前,都会在冲洗房内洗手,洗脚(男女不同房),以示对真主的尊敬。在清真寺院的主寺旁,有一座小墓地,十几座一人多高的墓碑静静地耸立在阳光下,那是这座清真寺阿訇们的墓地。他们的灵魂还在那里倾听一代又一代教徒们虔诚的祈祷……

画面四:耶稣圣心教堂

耶稣圣心教堂

耶稣圣心教堂是萨拉热窝最古老的天主教教堂。它是奥匈帝国在这里修建的第二座建筑。导游向我们讲述了在内战后,1997年罗马教皇保罗二世到这座教堂参访的盛况。由于教堂正在进行内部装修,我们无法入内参观。但在教堂外,靠近入口处的外墙上,我们仍可看到由当年内战留下的累累弹痕。进入大门后,透过内部的玻璃窗,隐隐可见保罗二世当年送给这座教堂、送给萨拉热窝人、也是送给波黑人的和平的象征——一座铜制和平鸽雕像。这强烈的对比——弹痕与和平鸽,让人更感到和平的可贵。

画面五:圣母教堂

圣母教堂

我们来到了一座美丽的塞尔维亚时的东正教教堂——圣母教堂。黄色、庄严的墙身,黑色、肃穆的半园顶,以及教堂顶部反光的十字架,配衬在蓝天、白云下,真是一幅美丽庄严的画面,不由让人举起相机,将这难忘的景象拍摄下来。

在圣母教堂前,大师向娜瑞玛询问了关于波黑内战时期,有关宗教以及各宗教不同信仰的人互相之间的关系(包括婚姻关系)等问题,娜瑞玛耐心地向我们做了非常专业的讲解。原来,这里三大宗教并存(伊斯兰教、东正教、天主教),不同宗教的人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娜瑞玛说,她虽然是伊斯兰教徒,她也会到天主教的朋友家里过圣诞节。她也会请其他教派的朋友到她家里一起庆祝伊斯兰教的节日。三大宗教的领袖们也会常在一起聚会、交流。她说,1992年的那场战争,不是宗教战争,它是政治战争。由于南斯拉夫解体后,波黑要求独立,前南斯拉夫最大的联邦即塞尔维亚共和国不让独立,而导致政治上的一场内战。但是,政治家们为了推卸自己的责任,就说这场战争是宗教原因造成的。娜瑞玛说,我们不同信仰人相处得都很好。

最后,大师还以一种试探的口气问娜瑞玛,能否问一下这里的穆斯林如何看待本.拉登(因为导游是穆斯林,我们问这个问题怕导游不高兴或感到尴尬),没想到娜瑞玛坦率地笑了,她说,我们当然反对恐怖主义,这里的人民是爱好和平和反对暴力的。

为了表示对娜瑞玛友好的接待和非常专业化的讲解,临别时我们要送给她一些小费,但是她礼貌地拒绝了,说她不应该向客人收取小费。这真是有点出乎我们的意料。这位导游不仅专业,而且敬业,她既不收取小费(我们主动给的),也不带我们去购物(说实话,我们开始还有点担心她会带我们去那些不想去的购物点呢)!要知道,这里的经济状况并不是很好哦!

花絮三:善良大方的萨拉热窝店主和小贩

萨拉热窝街景

与导游告别之后,我们打算休息一会儿,师尊的学生P和德国学员尼克拉斯随意走到一家卖冰激淋的小店前,尼克拉斯先要了一份冰激淋。P也要了一份。而当尼克拉斯接过店主递给他的冰淇淋并打算付款时,他才发现除了欧元,身上没有当地货币,无法付钱。当时尼克拉斯心想“糟糕,我无钱付已准备好的冰淇淋,这个店主一定不高兴。”没想到女店主宽容地笑了笑,表示可以把冰淇淋免费送给他。同时,店主还将另一份冰淇淋也免费送给了P。后来P幽默地告诉我们,这可是她生平得到的“第一份免费冰淇淋哦!”。

大半天短暂的游访,萨拉热窝热情大方的人们已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除了P和尼克拉斯,德国天功学员汉丹在萨拉热窝市也有相似的经历。汉丹去集市买菜,当她拿出一张仅有的,但已破损后被粘好的当地货币付钱时,菜贩说:“对不起,我不能收这种已破损的纸币,但你可以拿它到别的地方试一试。”汉丹又问他收不收欧元。对方说:“不收。如果你没有其它的钱,我可以把菜送给你。”汉丹听后非常感谢,也就领受了这份赠送的礼物。

随后汉丹又到卖水果的地方买无花果。当她又用那张破损的纸币付款时,对方也表示不能收这种已破损的纸币,但可以把无花果送给汉丹。汉丹表示不能免费拿走无花果,最后她又问小贩能否收取欧元,当小贩表示可以时,汉丹开心地笑了。

在同一天遇到两位要免费送给她东西的小贩,汉丹由衷地赞叹萨拉热窝人的善良和大方。

我们就是这样满怀感恩之心,结束了对萨拉热窝的游览。

钱铭 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