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笔下的UFO

2010-2-19

 

雷鸣电闪是常见的自然现象,但令科学家感到惊奇的 球状闪电” 却是罕见的。闪电形如圆球状,大小、颜色怪异多变,速度有时非常缓慢;喜欢追逐过堂风随自然飘游滚动,当它碰到障碍物时,常会爆炸而发出巨响,瞬间就会无声无息,消失不见。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记录不明飞行物现象的国家之一。浩瀚中国古书中有太多的记录,无法用天文知识及一般常识来解释。任何一位坚决否定飞碟存在的人,面对这些历史上的记录,只有瞠目结舌的份。

早在三、四千年前,就有 飞车” 等民间传说,以后又有 赤龙” 等酷似现代目击者对此不明飞行物的描述或记载,如《庄子》、《拾遗篇》、《御撰通鉴纲目》、《二十四史》、《山海经》等。详见1621年《明通鉴》载,明熹宗天启元年二月廿二日,辽阳有数日并出,又日交晕,左右有珥,白虹弥天。天上出现数个太阳,更妙的是那 左右有珥” 的描述,明白指出这个发光体的形状就像当今大家熟悉的圆盘状中间突出的UFO

 

此外在许多地方志中亦有对此类奇闻异象有极为丰富详细的实录记载。

丁丑岁七月十七日,扬州一士子夜读,忽北首墙上,光明若昼,以为邻人失慎重,急趋出视之,则天半有一红球,大如车轮,华彩四射,流于云端,隐约有声,余光越三刻,始敛尽焉。次日,通城轰传,所见皆一,是夜,秦邮甓社湖中光更朗,若自南直驶西北,后亦无所征验云

苏城于七月十六日,有火光一道,大若车轮,自东而西,如星之陨,如电之掣,露露有声,门外居民悉见之

以上两段文字,对不明飞行物之描写,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它如车轮之大小,发光强调甚巨,有声响,或自南至西北,或自东而西,飞行速度之快,如 星之陨电之掣,目击者众多,全城居民 所见皆一,而其出现之地,皆在扬州附近,与沈括所记述的 扬州明珠” 及东坡夜遇 炬火明之,恰恰巧合如一。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曾在一首诗中精彩的描绘:苏在往杭州赴任途中,曾夜游金山寺。当时月黑星稀,突然江中亮起火球持久不散,这一奇景让苏深感迷惑,于是在《游金山寺》诗中记载了这千古奇观: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如此形象的描述便是例证之一。

北宋著名自然科学家沈括用 地学说” 来解释UFO现象也颇为生动。在其《梦溪笔谈》中载有不明发光物事件:卢中甫家吴中,尝未明而起,墙柱之下,有光熠然。就视之,似水而动,急以油纸扇挹之,其物在扇中滉漾,正如水银,而光艳烂然,以火烛之,则了无一物。魏国大主家亦常见此物。李团练评尝与予言,与中甫所见无少异,不知何物也

 

又有 内侍李舜举家曾为暴雷所震,入庙之西室,雷火自窗而出,赫然出檐,人以为堂屋已焚,皆出避之。及雷止,其舍宛然,墙壁窗纸皆黔。有一木格,其中杂贮诸器,其漆器银釦者,银悉熔流在地。漆器曾不焦灼。有一宝刀,极坚钢,就刀室中熔为汁,而室亦俨然。

沈括详细地描述了暴雷运行的全过程,它自天空进入室内而穿窗出,众人都以为房屋着火而惊恐万状,慌忙逃避之,但电闪雷鸣过后,房屋并未曾着火,一切都安然无恙,只是墙壁窗纸熏黑罢了,使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屋内木器家具及木架上的器皿杂物均无损,其中易燃的漆器都未被电火烧毁,相反镶嵌在漆器上的银饰,却全被电火烧毁,其汁熔流在地上,还有那口钢质坚硬的宝刀竟熔化如水。使人感到惊讶的是,古代一般用竹木、皮革制作刀鞘,而刀鞘却完好无缺真乃怪哉。

 

上述奇异现象,令沈括及当时的人们都迷惑不解,为什么会有这球状闪电?火球奇特的能量来自何方?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直到今天科学家们也无法对这些奇异现象作出准确的圆满解释,成为历史上困扰人的一个悬案。沈括是很严肃的学者,所言凿凿,生动细致。

尽管如此,对于此光究竟是为何物,沈括并未轻率下结论。倒是近年有天体科学家看到《梦溪笔谈》中这段记载后,大胆地推想这可能是天外客飞碟的光临。果真是这样,这倒成了人类关于飞碟的最早的文字记载了。

 

198512月,镇江举行纪念沈括逝世890周年学术讨论会,时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席泽宗的首席发言中提到:人们注意到《梦溪笔谈》第369条,认为可能是古代已有UFO飞降地面的证据

无独有偶,清代画家吴有如的《赤焰腾空》普遍认为是一篇详细生动的UFO目击报告,画面是南京朱雀桥上行人如云,众皆在仰目注视天空,争相观看一团团熠熠火焰。画家在画面上方留印题跋记:九月二十八日,晚间八点钟时,金陵城南,忽见火毯一团,自西向东,形如巨印,色红无光,飘荡半空,其行甚缓

篇幅所限不一一列举。

 

( 文章来源:UFO中文网 )

 

image_pdfimage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