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奇:知足常乐 无求品高

2009-10-16

【提示:在中国、德国、美国都有演艺界、文艺界人士在修炼天功,特别在中国大陆,如果把文学、艺术界修炼过天功的人士集中起来,其阵营是可观的。这些文艺界的天功功友都或多或少体验到天功对他们的帮助。有《江南第一老太》之称的著名电影演员陈奇就是一位真诚的天功修炼者,在谈“气”色变的岁月里,她始终与乐天大师灵犀相通,始终对天功表示出赤子之心,坚持修炼。今年80高龄了,还活跃在电影和话剧舞台上。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谈到气功唯恐避之不及的环境中,陈奇不管走到哪里,都不忘谈天功对她的帮助。无论在中国,还是到了国外,她都是始终如一,直谈她与天功之间的深深缘份。这里发表的是刘运辉先生对陈奇学员的两篇访问记,与全球学员分享。】

陈奇:知足常乐,无求品高

刘运辉:在1991年,您出演了《上海一家人》中若男的奶奶“李老太”,这个人物形象,让您获得了“江南第一老太”的美誉,听说您很早就在舞台上出演老年人的形象了?

陈奇:“江南第一老太”这个称呼是人民日报的一个记者,在看了《上海一家人》之后写的评论报道中对我的称呼,这个称呼一见报,许多人也就叫开了。当年《上海一家人》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剧本好,导演好,角色好,这三个好才有这出好戏。我也很幸运,若男奶奶这个形象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我是一名话剧演员,在28岁的时候就在《枯木逢春》里演60岁的“方妈妈”,那个时候就观察老人的身形、形体、声音,后来在1981年扮演电影《药》里面的夏四奶奶,公映时候大家都说很好。

刘运辉:作为老年人,您今年79岁了,还一直活跃在舞台上,参加许多的公益活动,您乐此不疲,是什么在支撑着您这样做的?

陈奇:生活上我是个非常乐观的人,很知足的人。心态也是很平和的。而且,我是个很会自寻其乐的人。年轻的时候,我都是演主角,你比如说在《曙光照在莫斯科》里面演主角桑妮亚,在《蜻蜓》里面扮演蜻蜓姑娘等等;年纪大了,就演些配角。鲜花是需要的,那绿叶也是需要的。关键是,看这个角色是不是有意义,对我来说是不是值得,值得就去做。有的剧本本子不大好,找到我,我就说这个角色我不能演;有的剧本角色很好,但戏份很重,我这个年龄不适合这样重的戏份了,那我也是坚决拒绝,谢谢人家的好意。有的时候正赶上我安排了出去旅游,人家来找我演戏,那对不起,我要旅游去了,如果时间允许,等我旅游回来再说。人的心态很重要。现在我参加很多的活动,都是公益性质的,我觉得有意义,那么我辛苦一点也没有什么,没有报酬也没有关系的,当然有的有报酬,可以贴补一点家用,也很好。关键是你所做的工作你要开心,在这个工作中找到乐趣,这个就值得去做。前两天,答应你的采访之后,我去我们这个区的中心医院做个检查,医生说是冠心病,要我去住院;今天早上,我到中山医院又做了个检查,医生说是冠心病的早期症状,要重视,但不要住院,然后开了些药给我,我自己也松了口气。我没有给你打电话说换个时间,如果今天上午医生说要住院,那我下午让你采访之后就住进去,否则,这个采访要等到出院以后了,时间上要拖很久,耽误你的工作。现在是这样的结果,那我开心死了。

刘运辉:不论是演话剧还是演电影.作为著名的表演艺术家,您获得了许多的荣誉,您最在乎的荣誉是什么?

陈奇:观众的认可。1996年5月26日,那天我坐地铁一号线,我旁边坐着一位30几岁的年轻人,是个白领,他看到我后,就从手提包里摸出张纸头,用圆珠笔在那里悄悄地写着什么,我当时也没有在意。年轻人趁着坐地铁写点什么记点什么也很正常。后来他要下车了,就用手捅了捅我,示意收下他折好的纸条。我接过纸条,还没有来得及看他就下车了。我打开那张纸,上面写着:“老妈妈:如果没猜错的话,您演的电影我很喜欢,希望能多多看到您的佳作。——影迷  96年5月26日”我看了这样的留言,既高兴又欣慰,所以我把这个留言一直珍藏到今天,这是对我工作的莫大的肯定,更是对我演艺事业的鼓励。葛优说过一句话:我希望人家记住我戏里面的名字。这个是对的。

刘运辉:您是怎样安排自己的生活的?在养生方面,有什么独家秘笈?

陈奇:我是百老讲师团的一员,我们这些老人喜欢走出去,到基层社区的大舞台上演出,大家都说我是团里的“老天真”,都喜欢我主持,大家看得开心,我主持得也开心,不仅主持有时还要朗诵,还要表演节目。走到人群中去,老年人就会开心了、年轻了。前些年上海市插花协会找到我,要我去讲课,我也不懂得插花,怎么讲呢?我事前做了大量的准备,然后从表演艺术的角度,从对艺术的感觉上,来讲一些表演与插花所共通的东西:插花,也要节奏感,要画面效果,要表达一定的感情,所谓诗情画意,美感是一样的。这样一讲,大家反响都很好。我也就成了插花协会的顾问,每年要去开年会,也要参加她们的活动,你看家里的这些插花,都是协会的同仁的作品,这样的东西放在屋子里,让这个空间就有了美的愉悦了吧。在我28、29岁的时候,演《人间乐园》中的莉莉,戏里面的一名钢琴家,那时候不会弹钢琴。怎么办?拿出半个月的工资租来钢琴,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死记硬背,把需要的曲子弹出来,那个年代演出弹钢琴都是要真弹的。前两年,有了多的时间,我就开始学钢琴,像小朋友一样,这也是个乐趣。我各种各样的拳啊剑啊都练过,但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做这些。现在,我在做的是一种气功,叫天功;可以边看电视边做,方便又不必要单独安排时间,效果也很好。

(原载中国《亲和源》杂志2008年第3期)

清晨,我们看朝阳;傍晚,我们看晚霞

—— 陈奇印象记

电话里的陈奇老人声音洪亮,中气十足,因为之前知道老人的年龄,放下电话还是觉得这样的韵白“震撼”着自己。南方女性中有这样声音底色是不常见的,而北方女性中,也好像只有唱京韵大鼓的骆玉笙的声音才有这样的魅力。查资料,知道老人家祖籍浙江钱塘,1929年9月出生于河北唐山,这就是了。

这是个平和慈样的老人,话说到精彩处会喜欢伸伸舌头,还会做出鬼脸的模样,那样的神情,或许只有在旧时的姑娘身上才找得到,那该是一种矜持中的精灵样吧。这样的一刻,让我在泛旧的、有许多褶皱的黑白照片——《蜻蜓》里的蜻蜓姑娘的剧照上找到了答案,水灵灵的美丽即便是被岁月腐蚀过后,在沧桑的最下面,还是会灵光一闪的。能看到这样的一刻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年轻时代的陈奇是位顶呱呱的话剧演员,在话剧舞台上,她主演了不少少女形象。在话剧的全盛时期,陈奇主演的话剧《曙光照耀在莫斯科》所产生的轰动,连陈毅市长也看了不止一遍。从兰心剧场演出到人民剧场,观众带着被子过夜等买票,连演500场还停不下来。这样的热闹,在陈奇的叙述中变得像是在说别人的事情,平平淡淡的。

 

话剧后来衰落了,按说陈奇该会是个郁闷死的人,也该发点“生不逢时”的感慨,她却没有。该教学生教学生,该演电影就演电影,在与自已的生命轨迹和平、和谐共处中,她自寻其乐,“乐”出一个个银幕上鲜活的老太太形象来,岁月长出了时间的果实,这样的按部就班或许更显示出生命本身的道理吧?

采访中间,陈奇接了一个电活,是说买奥运会的票的事情,原来她的一个女儿要和外孙从伦敦回来看北京的奥运会,陈奇老人找了个朋友在买票。她放下电话后对我说,买到更好,买不到也不着急,除了开、闭幕式,各个项目的比赛,很多的预赛,哪可能场场人满呢?所以她们回来后到北京再买也不迟。要是真的买不到票,不看也就是了。但这之前,女儿说了要看,我就上网查查,打电话问问朋友,这个事情前面我都认真做了,那是什么结果就是什么结果,没有什么好急的。工作也是这样,该做的都认真做了,那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看来老人的平和是在实践中反复实践的一种态度。

陈奇的卧房墙上有演员刘子枫专门送给她的书法作品:“知足常乐,无求品高。”老人说很喜欢这几个字。她指了指旁边,说自己的书桌坏了,要换个新的。

采访结束,我准备往外走,发现老人也“打扮”好了——防晒帽子戴上,时髦的小包斜挎在身上。外面可是还在高温呢,难道老人要出门?一问,老人说,你走了,我呢就去买书桌。那笑容里还是一副该做什么就做什么的模样。

出来在想:按部就班没有什么不好,甚至应该说很好。清晨的时候,我们该看看朝阳;而傍晚的时候,我们该看看晚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或许这本该就是做人的本分,深更半夜还想着争分夺秒的人,恐怕是把自己当成了超人。

(原载中国《亲和源》杂志2008年第3期,文/刘运辉)

陈奇给乐天大师的一封信

乐天大师:您好!

我在今年5月去英国伦敦,一个80岁老人,单独来去,精神抖擞,旅途中人人惊叹!在伦敦四处游览,腿脚利索,步伐轻快。我自己都奇怪这么好?!两个多月平安回到上海,从没生过病。我8月初又要去东北大连,旅顺、沈阳、营口,旅游避暑。8月22日回沪。我信心满满,不会有任何问题。

为什么我这么健康?这么快乐?不能不感谢天功,不能不感谢大师!我从没停止过练功,从没有忘记心里默默感谢天功!从没忘记您对我的教导:一切恬淡、平和、不贪不求!

想念您!

 

祝:顺安!

学生:陈奇

2009.7.20

(中国大陆)刘运辉

 

image_pdfimage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