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禅定

2014-11-1

 

 

有位禅师叫智隍,曾参拜五祖弘忍大师,自以为得到五祖传授,在寺庙里长坐,达20年之久。

六祖弟子玄策游览河北路过此地,问智隍:“你在这干什么?”

“入定。”

 

玄策问:“你所说的入定,是有心的入定呢?还是无心的入定?若无心的入定,一切草木瓦石都可以叫入定;若有心的入定,一切有情感知觉的生物都应该得到入定。”

智隍说:“我入定时没有‘有’、‘无’之心。”

玄策说:“既然没有‘有’、‘无’之心,就是常定。既是常定,又有什么‘出’、‘入’呢?”

 

智隍不能对答,说:“请问你拜谁为师?”

玄策说:“曹溪六祖。”

智隍问:“六祖怎么讲禅定?”

玄策说:“我师父讲,‘五阴本空,六尘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乱。’”

 

不久,智隍到曹溪拜谒六祖,陈述了上面的情况。六祖说:“正如你谈到的,要心如虚空,又不执著于空见,无障无碍,动静无心,就如你的自性的样子,何时不定呢?”

智隍大悟。六祖又开示众人说:“什么叫坐禅呢?对外界一切善恶环境不起心念叫坐;对内自性不动叫禅。什么叫禅定呢?对外能摆脱一切现象的干扰为禅,内心不乱为定,外禅内定,就是禅定。”

 

禅宗认为待人处世,要保持不被外界所牵动的态度,要保持不被贪欲所蛊惑的定心,要保持不被冒犯所激怒的平静,这就叫禅定。

禅宗所推崇的这种禅定,并不是一般的人所能做到,有时候就连那些自认已经有所入定的人也不免口是心非。

 

身处这样复杂的社会,面对诸多的诱惑,如果没有禅宗所主张的那种定力,迟早会被那些诱惑所俘获,不禁会与自己的理想和准则背道而驰,甚至会得到死无葬身之地的恶果。

定力是一个人意志的忍耐程度,它是和勇气为互补的意志元素。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你的定力越高就越能遇事不慌、遇险不乱、遇利不贪,就能从容地应对花花绿绿的世界。

 

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抵制各种各样的诱惑,保持一种禅定的境界,才能心性安宁,远离烦恼,从而实现宁静的自我。

 

 

(文章来源,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