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之度

2013-1-16

 

 

葛洪

 

葛洪,字稚川,晋代句容人。他生于江南望族,先祖葛浦庐是东汉骠骑大将军,祖父葛系出任吴国吏部尚书,父亲葛悌当过中书郎,但葛悌一死,13岁的葛洪便从士族子弟跌入平民百姓之列。他家原是书香门第,但葛洪要读书时家中却无书可读。他只得走很远的路去向人家借。他把借来的书伏案抄写,由于穷,纸张买不起,便正反两面都抄得密密麻麻。尽管如此,葛洪还是十分努力,他读《论语》、《诗经》、《易经》,从正史读到诸子百家之说,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青年。

葛洪生活在西晋,当时有“八王之乱”,军阀混战,生活动荡。葛洪觉得报国无门,便精研学术,开始涉猎医学典籍。他四处搜救古方,先后拜郑隐、鲍玄为师,鲍玄见葛洪相貌清奇而好学不倦,便把女儿鲍姑许配给他。后来,葛洪与鲍姑共同切磋医术,颇为恩爱。

 

由于葛洪名声在外,朝廷封他为都尉,让他去平叛。葛洪少年时练过骑射之功,又好谋略,很快率军平定叛乱,被朝廷封为伏波将军。当时朝廷赏赐了他许多财物,葛洪便把赏物一分为三,其一赐给将士;其二送给贫穷的乡亲好友;余下十匹帛锦,他让士兵去集市换回酒肉,与大家痛饮一顿。其仗义疏财之举,一时传为佳话。

由于时代动乱,葛洪不久便辞官回乡。他依旧迷恋读书与研究医学。他读《老子》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而受启发,自称“抱朴子”,以抱定朴实之道,为其人生宗旨。他与鲍姑隐居于广东罗浮山中学道炼丹,留下了不少门类丰富而数量可观的著作,其中以《抱朴子》最为著名。《抱朴子》分内篇20卷,外篇50卷。内篇讲神仙之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与禳邪去祸;外篇则讲人间得失,论世事臧否。其中《尚博》、《辞义》等篇章还讲了文论,他说:“古者事事醇素,今则莫不雕饰,时移时改,理自然也。”他还主张德行与文章并重,突破了儒家德本文末的藩篱。

 

葛洪另一部名著《肘后备急方》,相当于古代急救验方汇编,对治疗传染病、脚气病、恙虫病、狂犬病、黄疸、中风、麻风都有精辟论述。笔者对葛洪最佩服的是他的养生学。

他对人的身体作了如此比喻:一个人的身体,好像一个国家。胸腹仿佛是皇帝所住的皇宫;肢体(四肢躯干)好似国家的边境;骨骼犹如国家派出的各级官吏;腠理(肌肉)便是“四衢”(即四通八达的道路)。精神是君主,血液是大臣,身中的元气就是国家的百姓。

因此,懂得养生的人,就要像一个英明的君主,爱护百姓,元气足了,就可以健身长寿。反之,让百姓疲困(贫穷),国家的元气必定衰竭,身体就会有病。国君还要节制嗜欲,才能保全生命。

 

葛洪在养生学中特别强调一个“度”,“度”是计量的标准。古代的“度”也通“渡”,渡者,过也,任何事如果做得过了,那就过犹不及。葛洪说,“食欲有度,兴居有节”,“凡食过则聚”,“饮过则成痰”,五味虽好,过者生病,葛洪指出:“酸多伤脾,苦多伤肺,甘多伤肾,辛多伤肝,咸多伤心。”在葛洪看来,饮食与运动都要讲究一个“度”,一旦过之则易使百病来袭。因此,葛洪强调,“食不过饱,饮不过多”,多行、多坐、多卧、多思、多欲、多怨、多愁……

凡过者皆不利于人的身体健康,如“多思则神散,多念则心劳,多笑则脏腑上翻,多乐则心神邪荡,多愁则头鬓憔枯……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常以宽泰自居,恬淡自守,则身体安静,灾害不干。”正因葛洪对此身体力行,他晚年鹤发童颜,无疾而终,卒于81岁。晋代时人均寿命才40岁,葛洪却活了常人的两倍,可见其寿长也。

 

(文章来源,《新民晚报》)

 

image_pdfimage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