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读书会(四)
( 2012-9-7 )
修行即是修心
《西游记》第五十六回,主要讲孙悟空为救师父,打死了两个山贼,被唐僧以 “无善念” 将其赶走。在取经路上,唐僧主张行善,反复强调:“出家人以慈悲为怀。” 但徒弟孙悟空却见恶即除。由此可见,师徒二人对善恶观念不一致。
孙悟空降妖除魔救师父固然功不可没,但本性中的顽劣没有除去,不听师父劝告,几次被师父逐出师门,真是让人又爱又恨。而唐僧慈悲为怀,但又过于怜悯恶人,特别是三打白骨精中,屡次颠倒是非。唐僧肉眼看不清事实真相,错怪孙悟空,让自己陷入困境,让人同情之余又觉得很可怜。
师徒二人因善恶观不一致,导致一路几番波折。
第五十七回、五十八回,主要讲孙悟空离开师父后,出现了假悟空(六耳弥猴)。假悟空打伤唐僧后,抢走通关文,想独自去取真经。假悟空的出现实际也是真悟空心魔的一个显现。孙悟空不听师父教悔,内心有傲气,觉得唐僧离了自己就取不了真经,于是放纵自己,给取经造成阻碍。孙悟空的心魔导致假悟空的出现,想取真经即真悟空,放纵之心的即假悟空。如此连唐僧、观音菩萨、玉皇大帝使用照妖镜都未能辨别真假,只有能听到心声的如来佛祖将其识破。最后,孙悟空将六耳弥猴打死,消除了自己心中的心魔,回到了师父身边。
读完此章节,也让我从中悟到,修行路上,阻碍重重。我们即要学会孙悟空能时刻保持明白清醒、以及保护师父的正心,也要学习唐僧拥有一颗宽容、慈悲之心。但是二者要保持一个平衡,不可偏激。
修行路上,遇到明师指点(就像孙悟空遇到唐僧一样),是何其幸运。纵使你功能多强,本领再大,有通天本事,没有明师的教诲与指点,也难成正果。修行即是修心,一个人因为自己本事大,功劳大,就骄傲自满,不把明师放在眼里,不能从一而终。由此动摇自己的信念,忘了自己最初踏上修行之路的初衷(就像孙悟空为救师父伤人却被师父狠心赶走,心升不满之意一样),心魔便有机可乘。一旦心魔出现,黑白颠倒,是非不分,自己身陷其中,不明所以,真真假假,旁人也难以断定(就像孙悟空与六耳弥猴,两体却是一心,连照妖镜也分不出真假一样)。
为此,我们修行之人,要时刻与明师的心保持一致,从一而终。不可对自己走的路有怀疑,不能对大同师尊的教诲有怨言,不能觉得自己本事大而心生傲气。修行之路艰难险阻,磨难重重,而我们只要时刻保持一颗正心,始终跟随自己的明师,坚守自己的信念,脚踏实地,才能完成今生的使命。
此时,我又想起电视剧《西游记》中的那句歌词:“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 中国 ) 林佳艺
思悟 “真假美猴王”
我初读这两回时,只觉得齐天大圣怎么没有慈悲心,竟然打死两个强盗、又错杀借宿老者的儿子,不听师父劝告又杀了几个强盗。而唐僧怎么反复念紧箍咒驱赶大圣,没有宽容心。
反复读,细细地想,深深地悟,才悟出了一点,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出现六耳猕猴,出现了真假美猴王呢?是齐天大圣心有恶念,而且有恶行,正好与六耳猕猴发生了共振,招来了六耳猕猴。又因为师徒之间的不和谐,六耳猕猴才有机可乘,袭击唐僧。人只能有善念善行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这使我回想起了以前的一件事,我们单位来了新领导,大家对他不满,七嘴八舌说他坏话,我虽嘴上没说,但心里也有了一个坏念头。就在第二天,我母亲被一辆摩托车撞了,股骨骨折,既心痛又忙得不可开交。是什么原故呢?我不懂。现在我明白了,这是我的恶念造成的,不是偶然发生的。我必须天天忏悔,天天送天爱真言。这就是善念即是佛,恶念就是魔。在这修炼的道路上要谨慎,时时想到三个善,尽量减少磨难。
真假美猴王是唐僧师徒修行路上出现的一难,其实原可避免。如果大圣听师父的劝告,立刻醒悟悔改,情况就不会这样了。因此团队的和谐、团结很重要,师徒的不和导致遭此磨难。我们在修炼的过程中,要团结,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磨难。谁也不能任性,一切要从团队出发。我们为了一个信念走到一起,那么必须个人服从小团队,小团队服从大团队,我们才能经得起考验,才能完成使命。
我们面前的路是漫长的,困难是重重的,但我坚信跟着大同师尊走,一定能修行成功。
( 中国 ) 邹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