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用丛林法则,人类将面临困境

2010-3-23

 

这不是一个充满钢铁侠、蜘蛛侠、超人的世界,每个人哪怕只是个孩子,都可以成为真正的英雄,就像再微小的物种都应该被平等对待。”4月16日,上海徐汇区建国幼儿园的教室里,来了位外国老帅哥——世界著名智库罗马俱乐部成员、“零排放研究创新基金会”创始人冈特·鲍利。他给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生态教育公开课。在接受文汇报独家专访时,这位比利时人直言:对“丛林法则”缺少反思,将使人类面临巨大的困境。

 

 

58岁的冈特·鲍利投身环保事业已30年,作为“蓝色经济”创始人,他的环保观念已在欧美等国家广为传播,随着《冈特生态童书》由学林出版社引进,冈特对“丛林法则”和生态平衡的思考,也通过童话故事的方式,来到中国孩子中间。

 

 

和谐相处成就“强大”

“如果你想成为更强大的物种,不应该与其他物种相互掠夺、相互杀戮。未来对‘强大’的定义,将更多倾向于能够与其他物种和谐相处。”冈特提出,把生物个体作为单一物种来进行考量,往往会片面强调达尔文进化论中的竞争,而他更在意的是整个生态体系——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关系,这也将帮助我们解决好生活中所面对的竞争还是合作的选择问题。

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生物进化和竞争规律,被冠以“丛林法则”,强调的是“强者为王”,而所谓“劣质物种”只能是被消灭、被淘汰。这些自然界的法则逐渐被人类利用,最终被写入不少管理制度的方法。

但在冈特·鲍利看来,过度强调“丛林法则”,会加剧人类社会的竞争关系,从而弱化共生或合作。而竞争的目的,是获得并享有比同类更多的生存资源。换个方式形容“丛林法则”的价值观则是:通过牺牲弱者来获取个体生存的最大利益。而这一切不仅对环境资源、生态平衡无益,更成为了人类社会制造的自身困境。“自然界许多我们看来强大的物种,都懂得选择与‘弱小’的物种共生,从而换来彼此的繁荣。人类社会应该强调平等互助和合作。”

 

启发孩子懂得“共赢”

在生态教育公开课上,冈特向小朋友们提出一个问题:面对咬人类的蚊子,该怎么做呢?孩子们干脆利落地说:“把它们拍死”;“用电蚊拍消灭它们”……听到这些答案冈特不断笑着摇头。“如果孩子说杀死蚊子,那就意味着孩子不知道蚊子为什么生存。”冈特认为:不能因为不了解某个生物,就简单粗暴地将它杀死,同样,处理和别人的关系的前提是了解对方,然后才能选择方法。

冈特说,就像我们处理细菌的手法在变化一样:不少细菌确实能致病,现代医学因此生产出各种能杀死细菌的药物。但是不少事实改变了医学界的看法,人们逐渐认识到对于某些致病细菌,可能更好的办法是把它排出或者阻挡在体外,而不是简单地将它们杀死。

“启发孩子是最重要的事情。让他们从被忽略的事情上,发觉令人惊讶的能量。”冈特说,“几乎每种生物都能教人类怎样把生活变得更美好,只是我们不知道。”冈特打算在他的下一本写给孩子的书里面,通过童话故事的方式,借蚊子、蚂蚁、白蚁等小动物阐述生活的智慧。而在他的影响下,他家2岁和3岁的孩子,虽然说不清“循环利用再生资源”究竟是什么,但是已经开始学习用喝过的咖啡渣种蘑菇,种完蘑菇的咖啡渣继续用来喂牛喂羊。

“孩子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尽早地将生态保护、合作共赢的观念根植在他们的脑海之中,他们将真正赢得未来。”冈特说。他还补充了一句:“如果你真的爱孩子,那就把给孩子的时间加倍,把给孩子的钱减半。”

在两天前的4月14日,冈特·鲍利先生受中国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之邀,在北京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小学部举办了“爱孩子爱地球——中国少年儿童生态意识教育”专题讲座,并捐赠科普书籍,向孩子们传播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和方法。

 

(文章来源,网易新闻)

image_pdfimage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