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女三人行之四:忍辱负重你我他
2009-10-30
天云:我们今天要聊的是关于忍辱负重方面的话题,当然要想做到忍辱,就必须具备宽容、仁厚之心,所以也要结合宽厚一起谈。首先,我想请问你们二位,对“忍辱”二字是怎么理解的?词典里的解释是:忍受耻辱,承当重任。指为了重任而忍受暂时的屈辱。
天丽:那么这个词的意思是:为了承担重任而忍辱,还是因为能够忍辱才能承担重任?
天云:应该说两者都有吧。为了成就自己心中那个伟大而神圣的事业,甘愿去忍辱和具备极大的气度、忍辱精神,所以才能担起重任,好像两个都能说得通。
天丽:那么,忍辱负重的人应该是胸怀大志的人?
天云:我想是的。如果光是“忍辱”,普通人其实也应具备一些忍辱的精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因为难忍一时之“辱”,不知酿成了多少人间悲剧。很多锒铛入狱的囚犯,有些人就是因为难咽那口“恶气”,一时冲动,才触犯了法律, 以至“一失足成千古恨”。当然,这是对于普通人来说的“辱”,而对于修炼者来说,首先应该明白,忍辱是为了“负重”,不忍辱,岂能负重。
天玫:人因为有崇高的救世济世的目标而愿意吃苦,忍受外来的不理解和阻碍。“重”对我们来说就是“三救”吧?
天丽:对天功学员来说的确是这样。但是历史上有一些忍辱负重的人不一定都有救世的目标吧?
天云:他们虽没有救世的目标,但在他们心中却有着远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比如司马迁,他如果不能忍受宫刑之辱,又怎么能完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史记》而流芳千古,成为人人敬仰的史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太史公”呢?还有越王勾践,他本是习惯了锦衣玉食的一国之王,后来沦为吴国的阶下囚,为奴三年,受尽凌辱。但他为了活下去,为了生存、复国、复仇,而为吴王当“上马石”!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他为了进一步麻痹夫差,以为夫差看病为名,竟尝其粪便,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尝粪问疾”的故事。其实司马迁和越王所承受的这些“辱”都不是常人所能忍受的。
天丽:问题是,怎样才能忍辱?
天玫:这里就牵涉到如何对待“辱”?是宽容,还是“嗔”?
天云:我认为忍辱的前提是必须具备宽容、仁厚之心。凡事能够放得下,不要去斤斤计较,也就是说那种宅心仁厚的人,做到忍辱比较容易。
天玫:“辱”,在我理解是宇宙大师对人类的考验。
天云:天玫说得有道理。如果连忍辱都做不到,那么具备大道德就是一句空话,更别说成就一番事业了。这句话,也让我想起苏格拉底的一个故事。苏格拉底是一位很有忍辱精神的哲人,却偏偏娶了一位喜欢嫉妒、又傲慢、性情暴戾的妻子。有一天来了几位朋友,和苏格拉底在家里研究哲学问题,时间上拖久了些。他妻子感到不快就口出恶言。朋友们不便再打扰就要告辞,可是苏格拉底意犹未尽,要朋友们留下继续讨论。他妻子大发脾气,居然提了一桶水,从楼上向着他们泼下去。大家都变成了落汤鸡,场面非常尴尬。他安慰朋友们说:“暴雷之后,必有大雨”。用这句幽默的话来忍受恶妻的凌辱,也用以化解友人们心中不平之气。事后有一位朋友问他:“先生为何娶这么一位悍妻呢?”他幽默地回答:“长于骑术的人,必须要骑悍马。你们知道,我的哲学中,如何修学忍辱,是重要的一环。如果我能忍受悍妻每天加诸于我的火爆脾气,那么天下横逆之事,不是全可以轻易地忍受了?我就是以妻子作为我修学忍辱的老师哩!”苏格拉底这种忍辱的精神,真的让我很有感触,如果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那种胡搅蛮缠、喜欢无理取闹的人,我们也能够把他当成磨砺自己忍辱的一个机会,以宽容、幽默、机智的方法来对待和处理的话,那么我们无形中就提升了自己修炼的境界。
天玫:所以大凡有杰出利国利民的圣人,至少能正确对待“辱”。
天丽:我想,不是什么时候什么辱都要忍受吧?有些辱是要有理有节地回敬的。
天玫:那不是,恶的也要及时制止,而且还应该勇敢地遏制。
天云:忍辱也要忍得有意义,如果是奴颜卑膝,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而去巴结别人,去看人家的脸色,什么侮辱都去忍受,那就没有丝毫意义。另外忍辱也要一身正气,忍该忍之辱,为了承担日后的重任而去忍辱,但决不能向恶势力低头。忍辱需要人具备大智慧,达到一种极高的境界。它决不是让人软弱可欺、任人摆布,活得没有一点骨气。
天玫:境界是主要的,前提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了全人类和宇宙大同。就像乐天大师弘扬天功,就像净空法师弘扬佛法,致力于世界宗教的团结,构建和谐世界,都是在做“三救”的崇高事业!
天丽: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为了大事业,我们甘愿忍受屈辱,以等待为“三救”而奉献自己的时机。说了这么多,那么,我们自己有过忍辱的经历吗?尝过受“辱”的滋味吗?
天云:提起“辱”,我也是深有体会的。我因为身体不便,曾经遭受过很大的屈辱和伤害。我原本是一个很有自尊、很好强的人,但在那段日子里,我的自尊心被别人踩在脚下,我所承受的是来自亲人的污辱、嫌弃、谩骂和冷眼。当时的我,就像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小草。直到有一天,我认识了大师,知道了生命的意义,情形一下子就变了。我的心有了根。大师多年如一日地关心、教诲和一次次真诚的帮助,让我学会了如何在逆境中忍辱、大度、宽容,如何正确地走出人生的漩涡。其实回过头来再看,我应该感谢那些曾经伤害过我的人,因为他们给了我一个忍辱、宽容别人的机会,磨砺和锤炼了我的心志。有了那段不同寻常的经历,使我能够更加坦然地面对我今后的人生。最难承受的我都已经承受了,人生还有什么能够难倒自己的?
天丽:刚才你说过苏格拉底的夫人喜欢恶语伤人,我的一个姻亲也会用最污秽、最狠毒的语言来骂我,因为她认为我不配进入他们家,理由是门不当,户不对。或许,今天的人很难想到,还有人用这个理由来反对一个人的婚姻。命运就让我进了这样一个家庭。每到挨骂的时候我就静静地听着,承认错误,道歉,但是不想做什么解释,因为我们没有对话的基础。这样的辱骂虽然让我难受,但是伤不了我的内心。我一躲了之。现在,经过大师的教导,我知道,我们的不合是因果造成的,调好这个因果是我修炼的一个课题。当然是个非常难的课题,因为对方的灵魂上因果累累,却毫无悔意。现在我就用大师常说的一句话来鼓励自己:要有智慧,多动动脑筋。天真是修炼的好基础,但是头脑太简单,也不利于我们在不好的环境中修炼。
天玫:是的,不过,智慧有时不是学来的、看来的,而是悟出来的。
天丽:对,是吃了苦头之后领悟的。
天云:我也有这种感觉,其实不仅仅是忍辱,修炼的另外几把钥匙:正气、真诚、智慧、宽厚、不嗔、慎独、坚韧、无畏、惜福都是需要悟性来把握的。它不是别人教你,你就能够学会的。那么天玫,你都受过哪些“辱”呢?当然,大人物有他们所承受的大辱,我们小女子也都承受过小辱。
天玫:虽然与历史上的大人物的辱有所不同。我有时对于小小的不敬,怪异的眼神,也会忍受不了。尤其是被职场同事暗中伤害,洗刷辩解无门,确实很郁闷。有时会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是奇怪的是,每次都会作罢。究其原因,我想是因为心中有大师的教诲,让我这样思考:我真的做得无懈可击了吗?我真的像我自己认为的都是对的吗?别人的中伤,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自己确实做得不够,还是有“因果”呢?无谓的纠缠,其实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还不如宽容,一笑置之。所以,很多人说我不像小女子,做人比较大度。回想起来,确实还是大师一直在方方面面教诲我,帮助我,让我走出无谓的人际纠纷,让我专注于更有意义、更重要的工作。
天云:我们要忍这些辱,首先就应修出宽容之心来。宽容是很难的,它需要极高的修养和大慈悲心。
天丽:说到“极高”和“大慈悲心”,一般人都没有。有些修养和同情心也能做到小些的宽容。宽容有程度的区别。随着修养的提高,宽容的程度也在提高。
天玫:宽容的程度,是不是指宽容的智慧,对待“辱”的智慧?
天丽:我想,宽容可以比作一个圆圈,它可以扩大,意思就是人不在意的东西越来越多。米拉日巴大师临终前的故事可以是宽容的一个典范了吧?那是圣人才会有的,是神才会有的吧?
天云:米拉日巴大师的宽容的确非常人所能做到。还有佛祖释迦牟尼。佛祖住世时,宽容是闻名遐迩的,成佛后先度敌人成就,弘法时处处宽容那些迫害、诬陷、加害他的人,同时以自己骨肉的割舍,促使伤害他的人有所警觉,这是何等的胸襟?何等的心怀啊?把敌人“宽容”成为朋友的结果是:消灭了一个敌人,多了一个朋友。
忍耐是需要修养,忍辱需要度量,而忍辱负重更是一种境界。
天丽:你提出了太多的概念。忍耐不一定需要修养。坏人为了成事也会忍耐。
天玫:所以要看忍辱为的是什么。
天云:我们中国的汉字很有意义,你们看“忍”字,乃是心头一把锋利的刀,要培养刀捅心头而不惊的气度,就要忍得了很多常人所无法忍受的痛苦与屈辱。
天丽:就是置生死于度外的人。这样的人就是有大志向,大抱负的人,或者说大彻大悟的人。作为修炼者,我们现在还很少有机会去承受这样的辱。我们更多要面对的是来自各方的批评。如何面对批评,是每个修炼者磨练自己的一个重要课题。因为,面对批评是悔改的开始,而悔改是得到解救的前提。
天玫:忍辱负重,在我看来是为了宏伟的志向,这和批评好像不一样。
天丽:对,是不一样。接受批评是强化忍辱之心的一条路吧?
天玫:别人的批评,不管是对是错,好似都不成为辱呀。对的接受,错误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天丽:不是辱,但是一种让人需要勇气面对的东西。
天云:初听到天丽的这句话,感觉忍辱似乎与批评无关,其实细想想,是有一定关联的。特别是有的人,带着有色眼镜,以己之心度人之腹,带着自己主观的东西来批评别人,的确让人很难接受,甚至觉得委屈。但我们在修炼的这条路上,就要能够忍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甚至不公。
天玫:有负重志向的人,是不会在乎这些的,否则成不了大事。
天丽:是啊,如果连看似简单的批评都受不了,怎么能忍辱呢?
天云:一个人有磊落坦荡的胸怀,就能容得下别人恣意挑衅,容得下批评嘲笑,也能容得下一时的委屈。所以我们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境界和层次。要想做到这些,就要将大师告诫天鸽的二十四字箴言牢记心中。
天丽:记住容易,落实比较难。
天云:是啊!要想做到,的确要下很大的决心。我觉得首先还是应该放下这个“小我”,人有很多的烦恼都是因为“我”字考虑的太多了,“我”字没有了,就好办些了。
天玫:忍辱负重,在我理解,这需要大智慧、大觉悟、大勇气、大境界。
天丽:这就是说,这个词可以从两方面理解。天功不仅要发现能够忍辱负重的人,更要培养更多这样的人。
天云:我想应该是这样的。作为一个修炼者,是应该逐步培养出自己的忍辱之心。我想所有的美德都应该像一块美玉一样,深藏在我们的心中,但因为我们累世的污染,让这块美玉蒙上了灰尘,使人们看不到它的完美无瑕。希望通过修炼,通过大师的点拨,能够点亮我们的那盏心灯,使我们能够经常擦拭它的灰尘,直至使它重现本色。所以忍辱应该从日常与人交往中做起。
天玫:我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始终要以好的意念对周围的人,这很重要。第一个单位的同事我一直认为他们对我很友善,我在那里发展很顺利,也给我很美好的情怀,这是我第一笔人生财富。但是第二个单位,遭遇了小小挫折,幸好有天功指引,我顺利渡过了。现在想来,这是上天给我的第二笔人生财富——教我学会智慧地待人。所以,有时智慧不是学来的,而是经过一些小挫折让你悟出来的。
天丽:我想,有些事我们能够悟出来,但很多时候我们是需要点拨的。天玫刚才提出的最高境界,虽说是可以一步步修出来的,但光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绝对不可能的。我认为,天神和大师的帮助都是必不可少的。
天云:对,所以大师说呼唤外星朋友是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而且据我所知,假如能够呼唤到外星朋友,那么这些高智慧生命就会做我们的灵魂导师,指导我们修炼,告诉我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该怎么样更好地去忍辱,以及什么辱才是该忍的。
天玫:是的,前提是只有把自己的心“打开”,宇宙大师的指点我们才会接收到。
天云:我非常喜欢《菜根谭》中的一句话: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我觉得这句话的意境非常美。所以不仅要正确对待“辱”,也应正确看待“宠”,如果能够做到得意淡然,失意泰然,那我们的层次又会登上一个台阶。
天丽:我想这就是悟道的境界了。世间万事万物原本虚无,有何喜,有何忧?不过,我们还是要有救世的“忧”,救地球的“忧”,既出世,又入世。或者说,我们入世是为了更好地出世。
天玫:古代的人,物质生活不如现代,却活得如此智慧,如此富有诗意,真令人羡慕!
天丽:那么,他们是怎么得到这些智慧的呢?
天玫:上天给的吧,因为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是有使命的。
天云:也可以说是在一步步的修炼当中,与宇宙沟通当中,天神赐予的。
天丽:上天给的是不是也就是他们悟到的?那么,我们要达到这个境界就要好好练功,进入很好的状态,与宇宙共振,得神赐灵感,达到顿悟。
天云:天丽说得很有道理,是要好好修炼。如果无法和宇宙沟通,想获得神赐灵感,那是不大可能的。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美国著名作家亨德里克-房龙写的《宽容》一书?写得真好。这本书中的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它是这样说的:先驱者的足迹往往与世俗相悖,他们大胆地质疑祖先的智慧,勇敢地踏上未知的征程。他们不畏艰险,用血与泪架起了一架通往幸福的桥梁,用燃烧的热情点亮未知的征程。虽然那条探索之路布满先驱者的血泪,然而这用生命换来出路,仍然为世俗所不容。先驱者,一个最先向黑暗和恐怖的未知世界挑战的人的名字,他终将把人们引向自由的新天地,但世俗对先驱者的迫害,往往却是致命的。难道先驱者真的只能被受到恩惠的后代朝拜吗?
天丽:天云的一段引语想说明什么?是先驱者要宽容世人的误解和伤害?
天云:不,我是希望世俗的人们能够对这些“先驱者”宽容一些。不应该把自己认为是正确或错误的观念强加给别人,我们应该宽容地对待与自己不相同的观点。人们渴望理解,盼望和平,但是决不能让类似于哥白尼、布鲁诺、圣女贞德似的这类悲剧再重演。诚如房龙在书中所写下的心愿:不宽容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但愿将来不再发生。
天丽: 无奈我们的世界没有变得越来越宽容,而是在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处处的战争,处处的不和,给地球和人类带来越来越多的恶果。不过,在感叹之余,我们更该认识到自己任重道远。虽然我们都是小草,但我们也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净化一方空气。如果这样的小草越来越多,空气不也会慢慢变好起来吗?那么,就让我们向有德行的人学习,在自己的身边实践“宽容”吧。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不乏这样的机会。
天玫:宽容是一种坚强,而不是软弱。宽容要以退为进、积极地防御。宽容所体现出来的退让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无奈和迫不得已不能算宽容。宽容的最高境界是对众生的怜悯。在我们经历过误解、白眼、中伤后,还平心静气地做到宽容,能忍辱,自然会悲天悯人,自然明白“众生平等”这句话。
天云:所以佛说:忍为世间最,忍为安乐道,忍为离孤独,贤圣所欣乐。如何宽容?忍辱为高。
天玫: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弘一大师《格言别录》中的话虽然我还不完全理解,但我相信其中自有奥妙和道理。
天丽:我想,弘一大师的“化”字就是智慧的运用。
天云:弘一大师的这句话说得真好。人之谤我,你去辩又能赢得什么,还不如去容,给对方留下一个省悟的机会;人之侮我,如果对方是有意找茬,会令你防不胜防,与其这样,还不如感化对方,化解彼此的怨恨,说不定通过你的努力,还真能“化干戈为玉帛”呢。
天丽:我想我们需要谈一谈如何能修出这样的胸怀。宽容的例证很多,但离我们的距离比较远,在仰慕之余该想一想自己如何能够做到,为什么还没有做到。
天云:天丽说得对,我们如果仅仅只是仰慕那些高僧大德,敬佩他们的宽容和忍辱精神,那还远远不够,我们必须结合自己,通过前人的启发和开悟,来找到适合自己修炼的那条路。也就是如何才能使自己胸襟开阔起来,心中多一些对他人的宽容。
天玫:宽容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奢侈品。正如房龙所说:“‘购买’它的只会是智力非常发达的人。”所以,修出这样的胸怀是不容易的,要在现实生活的磨砺中获得。
天丽:智力和智慧有差别。有智力的人不一定有美德。另外,光是磨砺就能宽容了吗?有的人会被磨砺得心更“硬”。
天云:什么事都应一分为二的看,有不好的一面,但也会有好的一面。也有的人会在磨砺中提升自己的道德,使自己更加宽容、厚道,肚量更大。我们都是凡人,首先应该从那些圣贤和大德、高僧的宽容和忍辱中去鼓励自己,去寻找自己灵魂中的这些闪光点。
天丽:是应该有个榜样,可是如何赶得上榜样呢?
天云:一步步将自己的这些陋习和世俗的东西拿掉。尽管很难,但仍然必须一点点去努力。我在忍受别人的伤害、误解和恶语中伤时,就会想起寒山与拾得这两位高僧的对话:寒山问拾得: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答: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想想这两位智者的对话,再想想大师的教诲,很多事就能想通和放下了。
天玫:宽容不是说说的,只有在真实的事件中,经过内心的挣扎洗礼,仍坚持宽容,才算修到家。
天云:宽容、忍辱都要与自己的日常生活相结合,首先应该将它融入到生活中去。当我们遇到别人对自己的不尊重、误解、侮辱和在背后做小动作、恶意伤害时,我们应该怎么做?是有颗宽容之心,互敬互谅、相互理解、泰然处之、一笑了之;还是一味的指责、发难、刁难、恨之入骨?无疑,对于我们修炼者来说,只会选择前者。而前者就仿佛雨后彩虹,只有经历了风雨,彩虹才愈加绚丽。后者如同黑云压城,雨转冰雹,如此的结果总带给我们些许的损失,而且是双方的。甚至因为这种不宽容,还会让我们造更多的业。
天丽:从我们在天功的经历来看,我们需要在天神的帮助下清洗灵魂,要想到因果,不要随意制造因。有错要及时纠正,及时道歉。还要坚持参加修炼班,包括远距离效应等,让自己的心田能够适合“宽容”这颗种子的生长。
天玫:我看天网里,修炼班,经常有学员去上复习课的,个人感觉,有时很清醒,有时又会陷入迷糊。所以要经常复习……
天云:对,我也有这种感觉。在修炼方面,有段时间,总会感觉自己的“螺丝钉”松掉了。看看大师的网站,与大师通次电话,或者远距离感应,马上就感觉不一样了,有种紧螺丝的感觉。
天丽:不管我是因为工作,还是因为家庭而陷入烦心状态,只要大师有任务给我,我就会把烦恼抛开,集中精力去完成任务。过后,烦恼也不那么要紧了。几年来,大师一次次把我从低谷中拉起来。原来,我喜欢沉浸在哀伤的音乐里品味痛苦,现在我更喜欢莫扎特的轻快,贝多芬的力量。这两天读到一句出自瑜伽的箴言:真正的生活和幸福存在于此刻。意思就是说,不要纠缠于过去的一切。这其实也就是宽容的体现。
天玫:是的,用善心看: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
天云:对,总是纠缠于过去,是很难有宽容之心的。这就好比总是将别人对自己的伤害放到心上,那永远都不会有幸福的感觉。不会宽容的人也就是“以他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使自己心中充满抱怨、愤愤不平,心理失衡久了就容易造成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疾病。
天玫:心存感恩,宽容待人,忍辱负重,似乎这些都有内在联系啊!
天云:我觉得所有的美德就像一条美丽的锁链,都是一环扣一环的,都有着内在的联系。
天丽:如果人真能像流水一样,把过去真的留在过去,就好了。
天玫:学会“放下”,就能像流水一样,把过去真的留在过去。
天云:这句话说得真好。水有着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它的作用那么大,以至人人都离不了。可它却那么谦卑,总是默默地往低处走。它容纳一切,洗净污浊,沉淀之后,又复归纯净。难怪老子说:上善若水。天丽的话让我想起一句话:要活在当下。让我们宽容、忍辱也从当下开始做起。
天丽: 对,志当存高远。就像流水一心想着大海,怎么在意一路的辛苦?
天云:这句话说得太好了,为了“三救”,为了我们心中那个崇高的目标,我们的目光不能只盯着眼前的辛苦。尽管我们脚下荆棘丛生,但我们有宇宙大师和诸神的指导,应该充满信心地一路前行。
( 发布时间 2009/10/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