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如灯照亮世人 大同师尊点灯引领园友 (三)

发布日期 2023-5-8

【编者按: 大同师言: “ 要把学习《道德经》与《日常礼貌用语》二者结合起来,学习、讨论并予以应用,从礼仪入手学习《道德经》。” 】

 

《道德经》是一部极其重要的修炼秘笈,将《道德经》的精髓与修炼、生活融会贯通,方能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从中领悟到自己何从而来,便坚定自己何处而去,如何而归于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是造成宇宙万物的源头根本。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也是有着统一理论。”两仪”、 “二”即阴阳,浩瀚宇宙间的万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和阳,以一阴一阳造化万物,缺一不可。

凤凰园丹学最高神即太上老君,正如老子所言“道散形为炁,聚形为太上老君。” ,因为炼内丹即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乃是回归之大道;万物含三,三归二,二归一,万法归宗。

求道、炼丹的人多了去,真正“得道”的人却寥寥无几,因为很多人一味只想追求“得道”却忽略了“德”。老子曰: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義为之而有以为。”

在天功时代,师尊已有开示: “上德,其德不可见,自自然然的施德,这才是真正的德;下德,煦煦为仁,孑孑为義,唯恐失其德,反而不合于无为的“上德”。“上德”无为,并不有意表现他的德, “下德”有为,太过于表现它的德。真正道德高尚的人,就象蜡烛一样,春蚕一样,默默地、自自然然地把光明、把温暖奉献给人间。还有一种人,他的确确做了好事,但他做好事的目的太明确,他希望人家不要忘掉他的德,甚至希望人家报答他。” 所以,如果我们是修炼者,我们都应该牢记“修德为本”的宗旨,德高才能长功。

“上德”看是无为,实则有为,无为无不为; “有”来自于“无”,“无”中却包含着“有”。由于丧失了道才出现了德,丧失了德才出现了仁,丧失了仁才出现了義,丧失了義才出现了礼。无疑道德的堕落使人类与地球都陷入危机,这就是为什么师尊要求我们从礼仪入手学习《道德经》,从有为学做人的基本道理,然而归向无为状态。老子曰: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就是这个道理吧。

自古以来,水的智慧给人无限的启迪。《道德经》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具有柔软的忘我奉献的高尚品德。要达到修炼有成,修炼者也应该如此。除此之外,修炼者也应该具有刚强如水滴石穿的恒心,柔中有刚,一阴一阳,刚柔相含,含而不露。

踏入了凤凰园这扇大门,便与大同师尊有缘,与凤凰园有缘,与道有缘,应当致良知、知行合一,珍惜来之不易的缘分。

关联

 

《道德经》教导我们做人应该像水一样。水利万物而不争。老子留下之道,道无处不在。

有時候我们的五感六觉也会骗我们的。如要看清楚点,也要退后才能看更清楚。

老子《道德经》达到无我的境界才能看清真实的世界。很多人看到的世界是我们心的变化。为何每天才有各种的争论呢?为何有善恶、对错錯的争论呢?如有看到善,一定也看到恶。如有看到对,也一定看到錯。各都喜爱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所以每天站在争论场所。

《道德经》教我们像水。因为水顺从,从不争但是万能。水利万物而不争。人当心智大好时就可以包容一切,如不好时就会出各种各样的争论。

学会放空自己。大同师尊都有教过我们要“无为”等等……放空自己,才能听到天籁之音而才能融合大自然,进入“天人合一” 的境界。

佶真

 

《道德经》中说: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面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礼是道的末梢。所以与其求礼,大丈夫求道。舍末求本,舍华求实。求道致良知,德、仁、義、礼不求而自得。无为而无所不为。

心传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先秦时期的古籍,相传为春秋末期思想家老子所著。《老子》为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性经典,亦是道教尊奉的经典。它对中国的哲学丶科学丶政治丶宗教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

“道”是名词,指的是宇宙的本原和实质,引申为原理、原则、真理规律等。无名指无形,有名指有形;无与有来源相同名称相异,都可称之为玄妙,深远。它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奧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也是宇宙万物的唯一原”道”的门径。

礼貌,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传统、风俗和习惯等方式固定下来。礼貌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人的发明,它可以帮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很多的问题。如使用恰当,对调和及融洽人际关系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比如:无论別人给予你的帮助是多么微不足道,你都应该诚恳地说声”谢谢”。正确地运用”谢谢”一词,会使你的语言充滿魅力,使对方备感温暖。

“礼”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也是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基本概念之一。好礼、有礼、注重礼仪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

何瑞珏

 

学习《典籍里的中国—道德经》以及《日常礼貌用语》,感觉应该反复学习,要把《道德经》的字字句句真正地融化在自己的脑海里,指点我们日常的工作、学习。因为《道德经》句句是经典,已经涵盖了我们工作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的所有一切。

礼貌用语太重要了,学会使用礼貌用语,那么我们就会更加容易被他人接受。 “美言可以示尊,美行可以加人”。我们就有机会吸引身边更多的人进入我们的队伍。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我们应该向水学习,具备至高的品行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我们需要放低自己的位置,才会在工作学习方方面面,做最好的自己。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必须遵循地的规律特性,地的原则是服从于天;天以道作为运行的依据,而道就是自然而然,不加造作。 修炼就是不加造作,一切顺应自然。

“致虚极;守静篤。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我们要让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面对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就能从而考察其道的真谛。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我们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学习做圣人, “为而不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修行路途漫漫,始于我们的足下。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前行,用道德经作为我们的行为准则,照亮我们前行的路标,我们就会离道越来越近了。

靈達

 

小学、中学时曾学过古代的诗词,并不解其意境,只是人云亦云。老师要求背诵也是勉为其难但尽力完成,为考试而学习。至于考试以外的任何书籍却是知之甚少,《道德经》在学校里从没有听到过,偶然在历史课中介绍孔子时会有《道德经》的出现,但古代的典籍在那个学习的年代不在教育之内,所以知之甚少。回家看古代的电视剧,可以学到古代的某些日常用语,可惜也是用的非常少,只有几个简单的还是经常用到,以作为基本的礼貌。

《道德经》分为两大部分,后半部分说的是人的德性,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观察到宇宙之道,察觉人的品德也应如水一样向下流,所做之事应利益于任何人而不应四处乱撞起冲突,在众人不喜欢的地方也可以处之泰然,而这是最接近道的本质。老子用无形的水,来表达人的心境应该像水一样,它柔和得可以始终从高处往低处流,可以随着各种器物改变自己的形状,可以变成甘露润万物而无声,它也刚强得可以滴水穿石、无坚不摧、无孔不入,它也强大得可以推动巨石、掀翻巨轮。人的思维也要像水一样冲破有形的禁锢,达到无形的境界,这就是所谓的“致阴致阳,致柔致刚”的道理。

前半部分说的是宇宙之生成,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一个太极,阴阳相互自转出现了万千世界,短短的几个字简单说明了宇宙万物如何生成。老子是大智慧者,于2千多年前对宇宙已了解,很多人到现在还不清楚现代人的科技还没有能力去探索。我们这个年代能重新学习、重归古代文化是一种福气,虽然曾经历了年代上的断层但《道德经》的做人处事方式与方法已处在很多人的心中,感谢宇宙和大同师尊让我学习了《道德经》,让我明白人生处事要如水一般,遇到任何障碍,转弯便通,最终流入海洋,不会干枯。

李培茵

 

观看《典藉里的中国-道德经》,感受最深的是老子受太史启发,发奋读书,立志寻天下大道,终得以集先贤智慧之大成 ,传根本智慧于后世。

《道德经》,上下五千言,以道法自然为核心,将出世的修道和入世的行道之大智慧传于后世, “尊道贵德”、“上善若水”……合其光同其尘,天人合一自在行。

《道德经》 第一章——论德 :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義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乃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皮取此。

当今人类道德下滑,仁義消失,克己复礼很重要。师尊让我们结合学习《日常礼貌用语》,寓意是教导我们言行举止要合乎礼节,礼是提高灵性层次的基础。

我们要坚持做早课,学习《凤凰园灵性层次“九字经”》:因,礼、義 ;柔、慎、谦 ;忍、放、無。

我们要谨记并践行,《凤凰园礼仪五大根基》: 孝亲尊师,恭敬万物,知恩报恩,慈悲柔和、信守承诺。

大道至简平常心,返朴归真悟空灵。

貝琳達

 

通过观看《典籍里的中国-道德经》,对老子的生平事迹有了更多的了解,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圣人之路均是经厉大磨难、大阻力后才能得到大智慧。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说的道,是天道,就是事物固有自然规律,而“德”是“道之功”、“道之用”,也是人们认知事物和改造事物的一种人为行为。道生成了万物,德养育了万物,万物呈现了各种形态,环境使万物生长起来。因此万物没有不尊敬道和不重视德的。师尊让我们学习《道德经》和《日常礼貌用语》就是要培养我们遵循天道行事,走圣人之道,要走淡泊名利、返璞归真、顺其自然之道,不走追求身外名利或大富大贵之道。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福泽万物,生发万物,随时处于最低下不显眼的地方,却能容纳百川,随形变化以柔克刚地顺应时势,是宇宙生生不息的本原。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能胜”。作为修行者,更应该做到如水一样,善于自处甘居下地,善于容纳百川深沉渊默,担当做事像水一样调剂融合。

师尊一贯要求的“中庸”处事,凤凰园提高灵性层字的九字经是"因、礼、義;柔、顺、谦;忍、放、无", 与老子的道德经思想是相融相通的。

“灯能照亮典籍,而典籍如灯能照亮世人”,师尊提出让我们读圣贤书,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承古代先贤的志向,正是希望我们也能为这世界传一份遮风避雨的智慧,使自己在三救的路上不断完善自己,永不掉队。

晟丽

 

《典籍里的中国•道德经》的反复观看,让我都能身临其境、激动和感动。

据记载,周昭王二十三年,太上老君化身为老子,西过函谷关,度化关令尹喜和其仆人徐甲(其二人后均成为道家真君),授以《道德经》五千言,此后老子被道教奉为开山祖师。

老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他的传世之作《道德经》成为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太上老君也是凤凰园的保护神,大同师尊悟创的凤凰园许多功法得到了太上老君的护佑、指导和加持。

师尊开示我们: “要把学习《道德经》与《日常礼貌用语》二者结合起来,学习、讨论并予以应用,从礼仪入手,学习《道德经》。”  这是师尊将开启《道德经》这一宝库的金钥匙交给了我们。《日常礼貌用语》是德行的操手,是礼仪的具体细则,是德的日常养成。

道德:道在前,德在后。德行再大也没有道大,道决定了德。

道,何其大矣!无穷无尽,像阳光,照亮大地。

道,是一切的起源。它看不见摸不着,又好像确实存在。

道,谁要是掌握了它,可上刀山,可下火海,千变万化,无所不能。

道,它如此高深莫测,却又精细至极致。

师尊的开示,就是要让我们通过《日常礼貌用语》的养成,从点滴做起,从日常坚持,打开自己的心扉,规范自己的行为,进行德行上的不断修炼,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致良知,方能接受到《道德经》所揭示的宇宙奧秘和所传递给我们修炼者的强大能量。

有道决定有德,有德才能悟道。

精典永恒示人,修者传承精典。

志天

2023.5.7

image_pdfimage_print